乌克兰国家概况
【国名】乌克兰(UKRAINE,УКРАИНА)
【国旗】呈长方形,由上蓝下黄两块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与宽之比为3∶2。乌克兰曾于1917年建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52年起采用和原苏联国旗相似的带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的红旗,只是旗面下部为蓝色宽边。1991年宣布独立,1992年恢复乌克兰独立时的蓝、黄两色旗为国旗。
【国徽】为盾徽。蓝色盾面上的金色三叉戟是国徽的主体,它是弗拉基米尔大公时代基辅国家的标志,象征乌克兰民族悠久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连续性,也是乌克兰国家观念复兴和为民族独立而战的标志。
【首都】基辅(kyiv)。1995年11月23日乌克兰法律术语委员会决定,将首都的拉丁文拼写由“kiev”改写为“kyiv”。人口:276.65万(2009年4月1日)。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中心。
【重要节日】统一日:1月22日,纪念东西乌克兰合并;1月1日,东正教圣诞节:1月7日,胜利日:5月9日(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和欧洲战事结束);宪法日:6月28日(纪念1996年颁布独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独立日(即国庆节):8月24日;基辅解放纪念日:11月3日(1943年);乌克兰火箭兵和炮兵节:11月3日(1997年)
【国家政要】总统维克托·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2005年1月宣誓就任,同年2月任职;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Yulia Timoshenko),2007年12月任职。议长利特温,2008年12月当选。外长彼得·波罗申科,2009年10月任职。
2010年1月17日,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这是乌克兰自2004年年底发生“橙色革命”后举行的首次总统选举,包括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总理季莫申科和反对党地区党领导人亚努科维奇在内的18名候选人将参与角逐。
【人口】4608万(2009年4月1日)。乌克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130多个民族,主要民族有乌克兰族(约77%),其他为俄罗斯族、犹太族、白俄罗斯族、克里米亚鞑靼、摩尔多瓦族、匈牙利、罗马尼亚、希腊、德意志、波兰族和保加利亚族等。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通用俄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自然地理】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面积的2.7%),东西长1300公里,南北长900公里,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俄罗斯,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大部分地区属东欧平原。西部喀尔巴阡山脉的戈维尔拉山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南部有克里米亚山脉罗曼-科什山。东北为中俄罗斯高地的一部分,东南有亚速海近岸丘陵和顿涅茨岭。境内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6条,最长的是第聂伯河,流经乌克兰河段长981公里。其它的有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北顿涅茨河、普鲁特河、多瑙河(河口部分)等。境内有3000多个自然湖泊,主要有亚尔普格湖、萨赛克湖、卡古尔湖和阿利别伊湖等。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部为亚热带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东南部为300毫米,西北部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4个州、1个自治共和国,2个直辖市,共27个行政区划。具体如下: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基辅州、文尼察州、沃伦州、第涅伯罗波得罗夫斯克州、顿涅茨克州、日托米尔州、外喀尔巴阡州、扎波罗热州、伊万-弗兰科夫州、基洛夫格勒州、卢甘斯克州、利沃夫州、尼古拉耶夫州、敖德萨州、波尔塔瓦州、罗夫诺州、苏米州、捷尔诺波尔州、哈尔科夫州、赫尔松州、赫梅利尼茨基州、切尔卡瑟州、切尔诺夫茨州、切尔尼科、夫州、基辅直辖市、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
政治
【宪法】1996年6月28日,乌议会通过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确定乌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制国家,实行共和制。总统为代表国家的最高元首;最高苏维埃为立法机关;内阁为行政机关,向总统负责。
【议会】议会由450名议员组成,一院制,任期4年。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乌克兰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议会总统制,议会多数派负责组建内阁,总统有权提名外长和国防部长人选,其他内阁成员人选由总理提名,议会批准任命。乌议会2006年12月21日通过内阁法草案,根据内阁法,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执行机构,负责管理国有资产并制定国家预算报告。政府总理候选人由总统根据议会多数派的建议提名,由议会任命。如果总统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向议会提名总理候选人,议会将根据多数派的提名任命总理。
【司法机构】分为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法官由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分歧交由最高管理法院裁决。司法监督由总检察长或其下属的地方检察长执行。检察长任期五年。1996年10月18日成立宪法法院,由18名法官组成,任期三年。
【主要政党】实行多党制,其中影响较大的政党为:
(1)地区党:乌第一大党。1997年11月成立。主张在合理、有效分清中央与地方权限和责任的前提下,建设繁荣昌盛的民主法制国家,通过诚实的劳动建立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公平、稳定的社会。保护公民利益,主张俄语成为官方语言。
(2)季莫申科集团:系在全乌克兰“祖国”联盟基础上组建的政党联盟。主张建立民主国家和公民社会,推行市场经济,扩大社会福利,加速私有化进程。
(3)“我们的乌克兰--公民自卫运动”联盟:2005年3月在“我们的乌克兰”政党联盟基础上组建成立。主张建立公民社会,推行市场经济,加入欧盟和北约。
(4)乌克兰共产党:1993年6月在原乌共基础上重建。宣布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军人的利益,主张根本改变国家现行方针,恢复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原苏联,确立人道的、民主的、集体的原则,法律至上,各民族一律平等,支持发展乌俄关系和推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在原苏联范围内建立起各独立国家人民的兄弟联盟。
(5)利特文集团:在乌克兰农业党基础上改组而成,2005年2月成立。主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恢复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倡导实施振兴农业发展的国家经济政策。
(6)乌克兰社会党:1991年10月26日成立。主张扩大议会政治权限,实行渐进的市场经济改革,建立保障社会公正、真正民主和人权的社会主义社会。
(7)乌克兰进步社会党:1996年4月成立,主张建立公正的社会主义和法制国家,认为乌应积极参与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和俄白联盟,拒绝加入北约和欧盟。
(8)乌克兰人民党:1999年2月从乌克兰人民鲁赫党分裂出来,同年12月在司法部注册。主要纲领是保障人权、民主和民族自由;建立以私有化为主的社会市场经济,保障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主张融入欧洲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乌民族精神的复兴,保护并全面发展乌民间文化传统和习俗;捍卫乌国家利益,建立安全稳定的公民社会。
(9)乌克兰公民大会党:2003年2月15日成立。主要由工商界人士和青年代表组成。该党在政治上倡导保障公民人权和自由,在经济上主张实施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维护中小企业利益,反对寡头垄断。
(10)“改革与秩序”党:1997年10月11日成立。主张进行系统的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建立民主法制的公民社会和高效社会市场经济。
(11)乌克兰统一社会民主党:1990年5月27日成立,主要来自知识和工商界。主张保持国家稳定和政策延续性,发展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赋予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坚决推行税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反对经济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赞成乌全面融入欧洲,同时搞好同俄罗斯的关系。
(12)“复兴”党:2004年6月15日成立。主张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捍卫公民经济、社会、精神权利与自由,实行东西方并重的平衡外交政策,发挥乌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13)乌克兰绿党:1990年10月成立。主张通过协调经济需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障人权和民主自由,在民主、慈善、人道的原则基础上振兴国家,完善国民经济结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达到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对外主张中立、不结盟,反对外国以任何形式在乌驻军。
【军事】
乌克兰军队始建于1991年8月24日。苏联解体后,乌继承了原苏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及战略储备物资。1992年,乌宣布奉行无核、中立、不结盟政策,开始进行大规模裁军,并根据苏联和美国签订的《减少和限制战略进攻武器条约》,在俄罗斯、美国的帮助下销毁了所有核武器。1997年乌完成与俄罗斯分割黑海舰队,正式组建本国海军。根据《乌克兰武装力量2006-2011年发展计划》,乌武装力量从义务兵役制向合同兵役制过渡。根据2005年3月乌议会通过的《兵役法》修正案,乌军队士兵服役期为12个月;海军舰艇部队水兵服役期为18个月;受过高等教育人员服役期为9个月。截至2007年底,乌军总兵力为20万人。2008年度国防预算174亿格里夫尼亚,占国内生产总值1.88%。
外交
【对外关系】积极开展与欧洲各国的双边外交,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稳定并努力改善对俄关系,保持东西方政策平衡。2007年,乌对外关系持续全面发展,积极推动与俄罗斯、欧盟、美国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建交国家】截至2008年12月31日,乌与176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与中国关系】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乌克兰独立。1992年1月4日,中乌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不断加深。两国相互尊重各自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是最早承认乌独立的国家之一,并在五个核大国中率先向乌提供了安全保证。
经济
货币名称:格里夫尼亚
【资源】乌黑土面积居世界首位,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境内有大小河流2.3万条,湖泊2万多个,其中3000条河流长度超过10公里,116条超过100公里。主要河流有:第聂伯河、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北顿涅茨克河、普鲁特河和多瑙河。森林覆盖率只有14.2%,地跨森林沼泽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已探明有80多种可供开采的富矿,主要包括有煤、铁、锰、镍、钛、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分布在全国7000多个地区,其中4000多个地区已经开发。锰矿石超过21亿吨,位居世界前列;铁矿石藏量约275亿吨,占原苏联储量的30%。煤、燃料矿石、陶土地蜡和石墨储量也较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其中80%蕴藏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国内天然气消费的70%和石油消费的90%依赖进口。燃料资源中煤占80%,最大煤田是顿涅茨煤田,储量488亿吨。
【服务业】2008年,乌服务贸易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30.8%。主要领域包括运输、旅游、电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等。
【旅游业】2008年,乌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外国游客为289万人,主要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匈牙利、摩尔多瓦、法国、美国、罗马尼亚等国。截至2008年底,乌共有1300多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历史文化古迹,23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天然公园。主要景点分布在基辅、克里米亚半岛、敖德萨、利沃夫、外喀尔巴阡山、切尔尼科夫等地。
【银行业】截至2008年底,在乌中央银行注册的商业银行共有167家,资金主要集中在十大银行,其他银行普遍规模较小。目前按净资产排在前十位的银行分别为:“私有化银行”、“阿瓦里银行”、“乌克兰西伯利亚银行”、“储蓄银行”、乌克兰工业投资银行、“乌克兰社会银行”、“进出口银行”、“乌克兰赖法泽银行”、“纳德拉银行””、“金融信贷银行”、“布罗克商业银行”。
乌克兰主要银行简介:
乌克兰工业投资银行1992年8月26日成立
乌克兰私有化银行1992年3月19日成立
乌克兰АVAL银行1993年3月27日成立
乌克兰社会银行1991年9月27日成立
乌克兰储蓄银行1991年12月31日成立
乌克兰进出口银行1992年1月23日成立
【对外贸易】主要出口产品为黑色金属及其制品、无机化学材料、化肥、木材、纺织品、铝制品、机车等,主要进口产品有天然气、石油、地面交通设备、纸张、塑料制品、药品、粮食和车床等。
【著名公司】克里沃罗格钢铁公司:20世纪30年代成立,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主要生产并出口各种冶金制品。
南方机器制造厂:苏联时期成立,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设计生产导弹和宇航产品。
切尔卡瑟氮肥股份公司:苏联时期成立,位于切尔卡瑟州,生产并出口各种矿物肥。
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1927年成立,位于基辅市郊,生产“安”式飞机、无轨电车及一些民用产品并提供飞机租赁服务。
文化教育
【文化】乌克兰文化政策的宗旨是:国家对文艺组织和艺术家提供法律保障,支持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对其实行政治或行政干预,保持文化艺术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身价值和独立性,保证创作自由,保存文化遗产,为各民族人民进一步发展其传统文化创造必要条件。吸引各方资金,以支持文化基层单位和重要文艺机构开展活动。
【教育】实行国家管理和社会自治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与科技部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制定国家教育、科学和干部职业培训法规,制定教育发展纲要、国家教育标准和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全乌教育工作。地方教育由地方权力执行机构及地方自治机构负责管理并建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校外教育机构及中等师范学校均隶属上述机构。地方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向其所属学校拨款,为教育工作者及青少年提供社会保障,为学生就近入学并接受教育创造必要条件。
教育体制主要由学前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组成,还有校外教育、继续教育、副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自学教育。著名大学有国立基辅大学、国立技术大学(基辅工学院)、基辅音乐学院、国立哈尔科夫大学、国立哈尔科夫师范大学、国立利沃夫大学、国立辛菲罗波尔大学、敖德萨音乐学院等。乌有1600余所教学科研生产和教学综合体。
新闻出版
【新闻出版】1992年10月2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乌克兰信息政策法》。乌新闻机构管理部门为乌国家广播电视信息政策委员会,前身为乌信息政策部,隶属乌内阁,主要负责新闻机构的政策指导、业务管理和协调。
(1)电视台:目前乌共有20多家电视台,影响较大的有乌国家电视1台、乌国家电视2台、国际电视台、现代电视台、“新频道”电视台、“1+1”电视台、“ICTV”电视台、“五频道”电视台和基辅电视台等。除国家电视1台、2台由国家财政拨款外,其余电视台均为私营股份制电视台。
乌国家电视1台成立于苏联时期,用乌克兰语播出,每天播出时间约24小时。覆盖率和收视率均居首位,分别达100%、98%。国家电视2台每天播出时间约16小时,其中8小时播放官方的乌语节目,8小时用于出租私营电视台。
国际电视台由乌独立电视集团于1996年创办,是乌最大的私营电视台,覆盖率和收视率分别为65%和85%。每天播出时间16小时,其中70%为乌语节目,30%为俄语节目。
现代电视台成立于1997年,有8个栏目,覆盖乌25个州及所有大中城市,观众近3000万。该台还通过卫星向西欧、东南欧、俄罗斯传送节目。
“新频道”电视台和“ICTV”电视台以新闻、综艺节目为主,每天播放约10小时的俄语节目。
“1+1”电视台、“五频道”电视台和基辅电视台每天播放约16小时的乌语节目。
(2)广播电台:乌国内共有40多个电台,影响较大的有:乌国家广播公司、基辅市广播电台、“自由”电台、“金门”电台等。乌国家广播公司创建于1924年,共4套节目,每天播出94.5小时,覆盖乌全境。
(3)报纸:乌各种报刊近600种,影响较大的报纸有:《事实报》、《政府信使报》、《乌克兰之声》、《日报》、《基辅导报》、《镜报》、《工人报》、《基辅电讯》等。
《事实报》创建于1997年,日最高发行量200万份,是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也是乌惟一一家每天在9个地区印刷的报纸。
《政府信使报》于1990年创办,为乌政府机关报,日发行量约10.5万份。
《乌克兰之声》为议会机关报,1991年创刊,分俄文版和乌克兰文版,日发行量15.9万份。
《日报》为私营报纸,1996年创刊,用俄文和乌文发行,日发行量6万份。
《基辅导报》1992年创刊,日发行量12万份。
《镜报》1994年创办,为私营政治评论周刊,周发行量约6万份。
《工人报》由乌著名政治活动家和作家文尼琴科于1917年创办,1918年被禁,1957年作为乌克兰工会报复刊,1958年起成为乌克兰共产党中央机关报,1991年起该报成为全乌社会政治报刊,拥有众多读者和订户,特别是在国家政权机构和劳动集体中享有威望。目前,该报发行量为9万份,每周出版6期,用乌克兰语、俄语两种文字发行。
《今日报》创办于1997年,该报除在全乌各地区发行,还在国外及通过因特网发行,每周出版6期,发行量达71.2万份,在全乌居第二位。
(4)通讯社:现有1家官方通讯社,23家私营通讯社。乌国家通讯社简称乌通社,创建于1918年。每天用乌克兰语、俄语、英语、德语四种语言发布消息,向乌政府机关、500多家新闻机构、社会团体、企业、驻乌外交使团提供新闻稿。是“欧洲通讯社联盟”成员。目前乌通社在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有常驻记者。